看專題抽好禮~巧連智和您一起關心嬰幼兒秋冬常見疾病!

2010102202:18

炎炎夏日過去,天氣逐漸變涼,晝夜溫差加大,小寶貝們的抵抗力可能因氣候變化開始降低,加上秋冬是病菌活躍且容易傳播的季節,嬌弱的孩子們生病的機率自然也就提升了許多。巧連智網站和爸媽們一起關心孩子們的健康,特別邀請醫師及專家老師來分享秋冬孩子易感染疾病,並提供秋冬孩子的養護建議,幫助您和寶貝若一起安穩地度過這個“多事之秋”!

嬰幼兒秋冬易感染的疾病-輪狀病毒腸炎

(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盧英仁 )

輪狀病毒是最常導致嬰幼兒腸胃炎的病毒,約佔台灣嬰幼兒腸胃炎的10 %。在電子顯微鏡下,這個病毒看起來就像輪子一樣,所以叫做輪狀病毒。它的好發季節是從每年的十一月到隔年三月,但台灣由於四季分野並不明顯,所以四季都可能有病例發生。6個月大以後的嬰兒體內不再有來自媽媽的抗體保護,加上4~6個月大起,嬰兒喜歡將東西放進嘴巴裡(口腔期),同時父母比較會帶小朋友出門,所以感染的機會大增而為發病高峰期。

輪狀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也可以透過接觸以及飛沫傳染,潛伏期約24~72小時。輪狀病毒可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天之久,也可以在手上存活數小時。輪狀病毒可以在人的糞便中維持穩定感染力達一周之久。

輪狀病毒的患者,每公克的糞便中,就有10億隻病毒。家中如果有1個人感染到輪狀病毒,全家都會腹瀉的機率大約有25 %。在嬰兒的拇指或玩具上只要沾了1小滴充滿病毒的水珠,就可以致病。病毒入口後,24小時內,10個病毒就可增加到數百萬顆病毒,而造成腸道細胞死亡。大量液體及電解質隨腹瀉而排出體外,此時若不補充液體,病童減輕的體重可高達10%,而在1~2天內休克。

在初期會有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症狀如輕微咳嗽、流鼻水,接著會發燒、腹痛合併持續嘔吐約1~2天,然後會出現像蛋花湯一樣很水狀的腹瀉,1天可能多達10~20次,整個病程約7到10天才會改善。由於只要10顆病毒就能發病,所以輪狀病毒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發生率類似,5歲以前的感染率都接近100%,改善衛生條件也無法降低疾病的發生率,顯示該病毒的傳染性極高

大約有5%的病童,會合併出現脫水(皮膚變乾燥、嘴唇乾裂、尿量減少、眼眶下凹、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及心跳急促),甚至會出現休克、昏迷、電解值不平衡、酸中毒等嚴重併發症,這時候就有需要住院給予點滴治療。

此外,輪狀病毒感染後,抗體的保護時間僅維持數個月,因此仍可能重複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輪狀病毒。

孩子得了輪狀病毒腸胃炎,該怎麼辦?
若孩子染病了,在居家生活的照顧上,則需留意下點幾個重點:
●加強洗手。
●家長在接觸病童及更換尿布後一定要洗淨雙手,避免傳染其他幼童。
●如有感染情形發生,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托兒所、幼稚園及學校,避免造成集體感染的發生。
●保持環境清潔及消毒。
●在飯前以及大便後都需要洗手。

治療方面則以症狀治療為主,可以在幼兒腹部塗抹少許薄荷油,減緩腹脹腹痛。另外要少量多餐,可吃一些白稀飯、白土司、白饅頭等清淡食物,甜食、油膩食品都應當避免食用。

喝母奶的小朋友,因為母奶吸收利用率好,營養成分也夠,即使孩子腹瀉,也可以繼續餵食。反之,喝配方奶的小朋友在腹瀉時,如果再餵食含有乳糖的食物,容易造成吸收不良以及加重腹瀉的情形,建議可暫時改用無乳糖奶粉餵食,1至2星期後再改回一般嬰兒配方奶粉。為防止脫水,可適度補充口服電解質溶液。對於已經吃副食品的嬰幼兒來說,以清淡飲食即可(米湯、稀飯)。

輪狀病毒該怎麼防?
在疫苗未發明上市前,一般觀念是「勤洗手」與「改善衛生環境」,但實際上兩者效果都十分有限,並無法有效預防輪狀病毒。目前已經有兩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建議在嬰兒滿6個月之前完成口服,有80%以上的預防效果。兩種新的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都不會有引起腸套疊的副作用,其他發燒、腸胃症狀等副作用則都不超過1~2 %。

文/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盧英仁

嬰幼兒秋冬易感染的疾病-季節性流感

每年開始進入秋冬季節後,門診因為季節性流感的小朋友變開始增加,且政府衛生單位也會開始宣導小孩及老人家到醫院施打流感疫苗,預防季節性流感的感染,但可能許多家長都會疑惑地想:「流感不就是一般的感冒嗎?症狀不都差不多,到底有什麼不同啊?」

所謂的季節性流感,指的是感染到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但通常都會在2~7天內痊癒。臺灣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1、2月份進入高峰,3月後則逐漸下降。人是感染的主要傳染來源;但是病毒在哺乳類(主要是豬)及禽類(如鴨)體內常進行基因重組,可能產生新型病毒而造成大流行。

傳染方式主要在密閉空間中經由空氣傳播;由於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所以也可能經由接觸傳染。潛伏期通常約1~4天,而可傳染期在成人大約在症狀出現後3~5天,小孩則可達到7天。

流感病毒非常容易發生突變,且傳染力相當強,當病毒外表的抗原發生變化的時候,會具有侵襲大部分人群的能力,而依其抗原變異程度不同會在短時間內造成規模不等的流行。一般在大流行時,10%~50%的人都會得病,故醫界才特別給予「流行性感冒」的名稱。

流感之重要性在於其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爆發流行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

流感跟一般感冒究竟有何差異?
一般會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百種以上,而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流感的潛伏期約1~4天,其症狀與一般感冒不同,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常見症狀包括突然的高燒不退、頭痛、肌肉痛、疲倦、喉嚨痛以及咳嗽等,其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從一個星期到幾個星期才能完全恢復,有時還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肺炎(有些是病毒本身引起的,也有續發性的細菌感染),還可能併發中耳炎、鼻竇炎、慢性心肺疾病的惡化、肌肉炎、心包膜炎、腦炎、腦病變、雷氏症候群等,甚至導致死亡。而流感病毒目前有抗流感病毒的藥物可供治療,一般的感冒病毒則沒有特效藥物

孩子一定要打流感疫苗嗎?打了就不會被傳染嗎?
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之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30~80﹪,對健康的成年人有70% ~90%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60%罹患流感之嚴重性及其併發症等之住院,並可減少80%之死亡率。疫苗保護效果也需要看當年疫苗株與實際流行的病毒株型別是否相符,一般保護力會隨病毒型差異加大而降低。

接種流感疫苗,並不代表一定不會得到流感,而是大幅降低得到流感的機率。每一個流感流行季節皆有多種型別的流感病毒或其他感冒病毒同時流行,但流感疫苗只能保護其中的三種流感病毒型別,疫苗所涵蓋的病毒型別,是世界衛生組織依據北半球的流行狀況建議的,通常是主要流行型別;除此之外,疫苗是否有效,也與個體免疫反應有關。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感染流感的機率,但仍有可能罹患其他病毒所引起的感冒。

流感開始大流行,孩子該如何照顧?
1. 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傳染。
2. 如有出現類流感症狀,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請及早就醫,以防感染流感引起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3. 就醫後宜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有外出,請記得戴上口罩,並注意咳嗽禮節,於咳嗽或打噴嚏時,以手捂住口鼻,避免病毒傳播。
4. 於流感流行期間,民眾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文/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盧英仁

嬰幼兒秋冬易感染的疾病-肺炎鏈球菌肺炎

相信許多家有小朋友的家長,都「聞肺炎鏈球菌色變」,因為其可能產生的病症多,且嚴重性高,爸爸媽媽們無不擔心孩子感染,而小心防範,究竟它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對孩子會產生哪些影響?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它,才能更有效地預防它!

肺炎鏈球菌是革蘭氏陽性雙球菌,有些肺炎鏈球菌具有莢膜多醣體,可根據莢膜多醣體將其區分為90幾種血清型,而莢膜多醣體也跟肺炎鏈球菌的致病力有關。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60萬人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死亡,其中小於5歲之嬰約幼兒佔70~100萬人。在歐美國家,肺炎鏈球菌是成人最常見的社區型肺炎致病因子,已開發國家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之情形主要發生在老年人。如果併發菌血症之肺炎,其致死率高達10~20%;如果為老人則致死率提高至60%,免疫不全、脾臟功能缺失及慢性器官衰竭等高危險族群,致死率也高達50%。

肺炎鏈球菌每月均有病例發生,其中以冬季至春季為疾病發生之高峰期。社區爆發肺炎鏈球菌肺炎聚集事件是很少見的,通常會發生都是因為病例處於人口密集機構如護理之家、托兒所等擁擠環境

肺炎鏈球菌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及65歲以上老年人,此外,無脾症、HIV感染、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腎衰竭或慢性腎病、何杰金氏病等癌症患者、近期進行器官移植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免疫功能缺失及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均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危險族群。

肺炎鏈球菌感染後,易引起侵襲性疾病
肺炎鏈球菌可於人體鼻咽部呈現無症狀帶菌情形,特別是嬰幼兒,比例達到20~30%。隨著年齡增長,帶菌率會逐漸減少。傳染途徑可經由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或經由吸入含有此病菌之呼吸道分泌物而傳染,通常需要長時間或密切接觸才容易遭受感染。由於嬰幼兒鼻咽部本身帶有肺炎鏈球菌,當免疫力減低或同時感染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時,細菌便從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進而引發中耳炎、敗血症、菌血症、肺炎及腦膜炎等疾病。

肺炎鏈球菌能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主要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等,其症狀之表現因感染部位之不同而異。也可引起像中耳炎、鼻竇炎和支氣管炎等較輕微的疾病。潛伏期約1~3天。鼻咽部位帶菌者或患者處於急性感染期即具有傳染性。肺炎鏈球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都屬於比較嚴重的大葉型肺炎,如果併發肺膿瘍、膿胸或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致死率相當高。

肺炎鏈球菌肺炎怎麼防?
施打疫苗是最常見的方式,肺炎鏈球菌的血清型有90幾種,打了肺炎鏈球菌疫苗並不代表就不會被感染到肺炎鏈球菌。不過目前市售23價多醣體疫苗可以涵蓋80%以上引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的血清型,兩歲以上的兒童以及成人可以施打;而7價結合型疫苗則可涵蓋70%以上兒童常見侵襲性感染之血清型以及80%兩歲以下嬰幼兒好發之血清型,2 個月大以上到9歲以下的兒童建議施打

若孩子不小心感染了,要如何照顧?
‧ 對於遭受肺炎鏈球菌感染之患者,需進行呼吸道隔離措施(戴口罩),以避免其他人遭受感染。如果遭受患者之鼻腔或咽喉等分泌物污染之器物,則需要進行消毒。如果小朋友有出現持續高燒不退合併精神活動力很差以及呼吸急促等情形,則建議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以及治療。

文/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盧英仁

嬰幼兒秋冬易感染的疾病-急性細支氣管炎

冬天是嬰幼兒最容易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的季節,主要侵犯小於二歲的嬰幼兒(最多的是六個月左右的嬰幼兒)。急性細支氣管炎乃是由於病毒侵犯細支氣管的黏膜而使得黏膜發炎腫脹,加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去阻塞到細支氣管的管腔而引起的疾病。其中以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的最多,約占一半以上,其它像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也會引起急性細支氣管炎。

急性細支氣管炎的潛伏期約四至六天,而病毒可於症狀出現前一、二天至症狀出現後一、二週之間都還有傳染性。呼吸道融合病毒可以在污染的手上存活約半個小時,所以雖然其傳染方式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也可能經由接觸傳染。

發病早期通常先有三至五天的咳嗽、流鼻水、輕微發燒,接著情況逐漸惡化,呼吸會變得急促合併有喘鳴聲、呼吸困難、同時有鼻翼煽動、肋骨下或肋間肌肉凹陷現象、餵食困難而且容易吐奶,食慾減退,煩燥不安睡不好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有臉色發紫情形。咳嗽會持續1至2週,高危險族群為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先天及後天免疫不全和纖維囊腫的小孩,這些人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來做治療。目前急性細支氣管炎還沒有疫苗可以使用,所以勤洗手乃是重要的預防方法。

如何分辨孩子是急性細支氣管炎還是氣喘?
兩歲以下的幼童得了急性細支氣管炎,不代表以後一定會變成氣喘。但是如果年紀超過兩歲以上,仍有反覆發作的喘鳴,就必須考慮是否有氣喘的狀況。氣喘是呼吸道慢性發炎所造成的疾病,因此在臨床上會出現反覆咳嗽、喘鳴、胸悶以及呼吸急促,這種情況在清晨和夜晚時特別明顯。急性細支氣管炎通常是急性發作,症狀大多持續不會超過1~2週,而且通常會合併發燒,而且好發於兩歲以下的小朋友 (因為兩歲以下小朋友的細支氣管的管徑更細而容易阻塞);但是如果小朋友常常清晨或夜間咳嗽,合併胸悶症狀,又沒有發燒或喉嚨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而且發作年紀大於兩歲以上,就比較可能是氣喘病發作

若孩子不小心感染了,要怎麼辦?
治療急性細支氣管炎的目的,在於改善其所引起的呼吸道黏膜腫脹、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引起的細支氣管阻塞。一般病人以症狀支持性療法即可,可以吸入溼熱空氣來增加化痰的效果,並配合拍痰,如果家中有簡易型氣霧機器,每次可加上生理食鹽水吸入來化痰,甚至可以使用吸入性的支氣管擴張劑以及噴霧腎上腺素,會對病人有幫助。

家人應安撫病人,以避免情緒激動導致呼吸更為急促,休息時可以將上半身墊高30度。有呼吸窘迫現象的嬰幼兒應該住院治療,在醫院內給予冷濕氣(氧氣帳或氧氣罩)、靜脈注射補充水分和調整電解質可減少由於呼吸急促引起的過量脫水,並加強拍痰以幫助痰液排出。大部分患者的預後都不錯,整個病程需1~2周才會痊癒。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病毒的來源,大都是經由父母(保母)以及家人而來,因此父母或家人如果有感冒症狀時,應儘量避免與嬰幼兒的接觸,並且應儘量避免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以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文/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盧英仁

http://www.benesse.com.tw/events/topics/1010/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