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

2009032106:01

 

珷寶貝的血管瘤有時很明顯有時就不明顯,剛出生時根本看不出來,

滿月時就越來越明顯,才察覺是血管瘤,

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血管瘤也逐漸跟著長大。

上次健檢時,詢問過醫生,他也回答我,

需再觀察,一般都是2~3歲時會自行委縮,

因為珷寶貝是長在下嘴唇上,所以長牙時要特別注意一下!

可是報導說的

""長在鼻子、耳朵、嘴唇三處的草莓狀血管瘤最不容易完全消褪。""

是不容易完全消褪,並不是不會消褪,只是要完全消失是不可能嗎?

 

 

格友們不知道是否有發覺!

珷寶貝下嘴唇的血管瘤!

媽咪有po珷寶貝趴著的文章,

珷寶貝張開嘴巴時,才能明顯看的到!

 

也因為這樣,我一直不敢買固齒器給珷寶貝使用。

索性,珷寶貝自己也不愛吸奶嘴、也不常吃手手!

至少不用擔心被自己的指甲割傷!

 

日前發現開始有吃手手的動作時,

因為擔心吃手手時會不小心自己割到,

所以我一直都幫他帶著護手套,

也逐漸養成他不愛吃手手的習慣,

有時想到他會吸一下,但不會一直吃!

 

擔心、不擔心!

身為父母能選擇嗎?

事實竟已發生,只能迎刃而解!

這是給做父母的一個考驗!

其實我內心一直責怪自己,

感覺好像是自己害了珷寶貝!

剛開始真的很擔心,因為怕如果不小心撞到會噴血!

現在不敢去想,只能告訴自己要特別的注意!

 

 

 

血管瘤是先天的血管的增生,可以發生在身體上任何一個位置與任何器官,以皮膚上最常見,不具遺傳性。大部份的血管瘤長在皮膚,看起來是暗紅色,皮面皺皺的,好像草莓般,所以有人把它叫做「草莓記」。典型的「草莓記」出生時不很明顯,隨年齡慢慢出現或變大,通常在四、五個月時變化最快,六個月時變得最大,這時也是父母最緊張、去找醫生的時候。這種血管瘤還有一個特點,有很多都會在一兩年內消失。皮膚的血管瘤,按照發生於皮膚的深淺可分為在草莓狀血管瘤(60%)、海棉狀血管瘤(15%)混合型(20%)

 

 

1.    草莓狀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又稱capillary hemangima微血管型血管瘤)位在表淺皮膚層,顏色鮮紅的鼓起而且邊界很明顯,大小通常0.5公分到4公分,但有時會很大。

 

草莓型的血管瘤在病理學分類是所謂「微血管型」,這腫瘤的大部份都是微血管構成的。因微血管都很細小,血流在裏面流動較慢,所以可能會發生栓塞,有些血管瘤就是因為栓塞、缺血而自行委縮的。

 

「微血管型」血管瘤造成的困擾主要是影響外觀,但如生長在較重要部位可能影響功能,如長在眼皮,可能影響眼睛閉合;如在鼻孔或呼吸道內,會影響呼吸;在口腔則影響進食;在肛門則影響排便。有些血管瘤也會生長在肌肉、內臟、顱內,其症狀與位置有很大關係。除了影響外觀,較大的血管瘤因血流量大,可能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而導致心臟衰竭;也可能破壞血小板,引起血小板過低而出血。

 

病程可約略分為三個時期:

一、快速成長期偶爾在出生時,但大多在出生後二個月內出現,開始時是小紅斑或皮膚變灰上有擴張的小血管,接著數個月血管快速增生而變成界限明顯鮮紅色鼓起

二、靜止期:約一歲開始有一段時間會停止長大保持固定大小,期間由數月到數年

三、消退期消退的徵兆血管瘤顏色開始變淡或出現灰白色區域,接著會慢慢纖維化萎縮變小,終至完全消失10%的病歷會遺留美觀的問題(皮膚變皺或膚色變灰),明顯的話可請整型外科醫師處理。這整個過程就好比開花,開始含苞待放接著盛開,最後再慢慢凋謝。

 

草莓血管瘤約50%在五歲前,70%在七歲前,約90%在九歲前會完全消失。觀察期間要注意併發症,有時在快速成長期會出現潰瘍、注意不要受傷破裂而引起出血、感染。治療方面,由於大多最後會完全消失,所以大多數草莓狀血管瘤觀察即可。如果位於關鍵位置影響到生理機能(如在眼皮影響視力、嘴唇口腔影響進食),此時才要考慮接受侵襲性特殊治療,如冷凍治療、雷射、開刀等,可看整型外科、皮膚科、小兒外科。

 

2.    海棉狀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由於位在皮膚較深層,所以鼓起和周圍皮膚的界限不是很明確,色澤可能正常或偏藍色,其病程和草莓狀血管瘤類似有快速成長期、靜止期、消退期,無特殊情況下觀察即可。但當影響到重要機能,如視力、進食、對外觀造成嚴重影響、致命的併發症如血小板低下引起出血,才需特殊的治療。

 

「海綿型」血管瘤通常生長在表皮下較深的的組織,由較粗的血管組成,可看到鼓鼓的腫瘤,不過表面皮膚看來是正常的,摸起來則是軟軟的,超音波在診斷上有很大的幫忙。混合型血管瘤有微血管及較粗的血管組成,其特性是兩者的混合。

 

以「海綿型」為主之血管瘤不像「微血管型」會自行消退,通常要手術切除才能治療。

 

3.    混合型血管瘤:是在淺層有草莓狀血管瘤同時在深層有海棉狀血管瘤混合構成的。

 

 

血管瘤的治療視大小、位置、年齡及種類而定。一般草莓狀血管瘤病人定時觀察並向父母說明即可,不必太費力去治療。若影響視力或嚴重影響外觀,或影響其他功能,就必須積極治療。如能徹底切除,外科手術應是優先考慮的方法。如不能切除,或切除很危險,可考慮局部類固醇或其他藥物注射。呼吸道血管瘤可能要動用雷射治療;如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或引起血小板過低的緊急情況,就必須大量靜脈注射類固醇或干擾素。由此可見,對付血管瘤的方法很多,多與醫生商討,或詢問第二意見是必須的。

血管瘤因為在頭幾個月變化很快又很大,所以必須密集觀察。一些長在重要部位的血管瘤,例如臉上、口腔、肛門及生殖器等,必須及早治療,才有理想的結果。

 

 

認識草莓狀血管瘤--天母作的紅胎記

 

草莓狀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是嬰兒最常見的一種血管瘤,它大部份出現在出生後幾天到一歲之間。

 

案例:大牛嫂雙腿盤坐在床沿,雙手捧著第二個寶貝千金小雯,兩眼目光一動也不動的停滯在女兒小雯右眼瞼上方的血管瘤,腦海中浮現著近兩三個月內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她記得剛出院時,就直覺小雯右眼瞼上方略帶有一些血絲怪怪地,外觀看來右眼瞼比左眼瞼稍為浮腫,雖然曾請教了嬰兒室的醫生,但嬰兒室的醫生卻輕描淡寫的回答她,可能是血管瘤,觀察一陣子看它的變化。這一要命的觀察可就糟了,原本只是略有血絲的眼瞼,居然越來越腫,血絲的顏色變成整團都是血紅色的腫塊。

她著急的抱著小雯連續看了好幾間醫院,第一家小兒科診所的醫師對她說,不要擔心,這是血管瘤,時候到了,會自然退縮,不要理它。

她實在不敢置信,再趕赴對街另一間診所求診,這家診所的醫師描了一眼,立刻介紹她到一家頗具規模的大型醫院皮膚科,指明是要去接受乾冰冷凍治療。牛大嫂那敢怠慢,隔日就直奔那家大型醫院,不料那家大醫院的皮膚科醫師,看診之後,竟未幫小雯作冷凍治療,直接開藥給小雯回家吃,並建議她每個禮拜要測量血管瘤大小,兩週之後再回診,並叮嚀她再掛眼科,給眼科醫師評估一下。

牛大嫂回家途中,遇上了隔壁的歐巴桑,很熱心地提供她意見,聽說現在這種血管瘤可以用鐳射治療,但另一位鄰居又對她說,血管瘤應該及早切除,以免越來越大。她們你一句,我一句的,弄得牛大嫂真是六神無主!她想不通的是同樣一個血管瘤,為甚麼有的醫生說不要理它,有的說要作乾冰治療,而有的醫生卻只給藥吃,這其中的玄機奧妙,令大牛嫂兩眼發直,腦中充滿了問號。

 

 

何謂草莓狀血管瘤

草莓狀血管瘤又稱作「草莓血管瘤」或「莓狀紅痣」、「莓狀血管痣」,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裡面是由新生血管組成的良性瘤,也是嬰兒最常見的一種血管瘤,它大部份出現在出生後幾天到一歲之間,百分之九十的病例出現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內,在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可能只有一塊較為充血的小區域,或是一片帶有點狀血絲(或稱微血管擴張)的病變,漸漸的血管腔發育的很快,膨脹起來,呈現出界限明顯,圓形或卵圓形,觸感柔軟,呈鐘型隆起,帶著草莓紅的顏色,外表面有的平滑,有的會形成一球一球鼓起相連,老人家常說血管瘤是「床母作記號」,即俗稱的「胎記」,其實胎記的種類很多,血管瘤只是其中一種

草莓狀血管瘤可能會長在身體的任一部位,但百分之六十發生在頭頸部;另外百分之二十五在軀幹,其中以肛門附近,女孩的外陰部較常見。草莓狀血管瘤在出現之後三至六個月內,膨脹速度最快,到一歲左右就比較不會再膨脹,至於其大小則因人而異,有的會大到25公分亦不足為奇。

 

病因

目前只知道草莓狀血管瘤是一種先天性疾病,而與遺傳可能無關。發生的原因在於胚胎內部份將發育為血管的組織,未與正常發育中的血管系統相連結,卻單獨留在較表層的皮膚上,因故在出生之後,這些走錯位置的血管組織就發育為血管瘤。又因血管瘤較常見於早產兒或低體重新生兒,所以有人推測血管瘤與胚胎發育不成熟所致有關。

草莓狀血管瘤有深淺不同之分,常見以淺型的居多,深型與混合型(深淺兼具)較罕見,深型的草莓狀血管瘤,面積較大,外表顏色會帶有藍暈底色,摸起來周圍顏色正常的皮膚也覺得比較腫,好像在草莓狀血管瘤下方還埋有一個袋狀物。深層草莓狀血管瘤用手壓迫一下,血管瘤體積會迅速縮小,一旦放鬆之後,體積立刻會還原成原來大小;有時注意觀察,在小孩嚎啕大哭的時候,深層草莓狀血管瘤會變大,顏色會變深變暗。

 

併發症

一、表面遺漏:一旦表皮潰爛易引起細菌感染,癒合之後比較易留疤痕,尤以發生在鼻、耳、唇的血管瘤,潰爛以後會造成組織變型,要特別注意。除此之外,潰爛之後,有時會流血不停,雖然機會不大,但流血之時,易引起家長焦慮恐慌,所以仍需適當給予止血。

二、感染:潰爛之下或外科治療時才可能發生。

三、惡性變化:未曾有人報告過,但位於深型的其他惡性血管瘤,有時初期被誤疹為草莓狀血管瘤,而掉以輕心。

四、心臟衰竭:發生在巨大草莓狀血管瘤,或多發性草莓狀血管瘤合併內臟血管瘤的病例。

五、合併出血溶血症候群:很罕見。

六、影響視力:血管瘤長在眼瞼,會影響以後視力發展,造成弱視,有的案例會因為壓迫角膜,而形成散光,所以像小雯這種案例長在眼瞼上,須防範未然,立刻處理,不宜繼續觀察。

七、阻塞呼吸道:長在頸部或鼻孔的案例,體積太大會阻礙呼吸管道。

八、妨礙餵乳:常見於長在唇部或鼻孔的病例。

九、塞住外耳道:導致語言學習障礙。

十、壓迫骨骼:造成骨骼變型。

近乎百分之百的草莓狀血管瘤都會自然萎縮消褪,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百分之五的案例,無法完全消褪;消褪的時機百分之三十在四歲之前,百分之五十在五歲之前,百分之七十五在七歲之前。據瞭解消褪的時機早晚與血管瘤的大小、數目多寡、生長位置、出現的早晚沒有相關,只知道越造消褪的血管瘤,消失的速度越快,將來外觀上比較不會遺留痕跡,故越遲才開始消褪的血管瘤,比較會消褪不完全,一般會完全消褪的血管瘤,開始消褪的時機均在五歲之前。

草莓狀血管瘤開始消失的先兆,會先變軟,中央表面先轉成不透明的粉紅帶灰色區域,漸向旁側進展,消褪終止的時候,有的人看起來如同正常皮膚,不留異樣,但大多會稍微萎縮凹陷,最後部份殘留微血管擴張,以長在嘴唇、眼瞼的案例,較會留下鬆垮的皮膚,與幾條微血管。而曾潰爛過的草莓狀血管瘤,常見遺留黃色的疤痕。以部位來說,長在鼻子、耳朵、嘴唇三處的草莓狀血管瘤最不容易完全消褪。

 

治療的評估

在認識草莓狀血管瘤的發展時機過程與後遺症之後,我們對於長在鼻、耳、唇、眼瞼這些特殊部位的草莓狀血管瘤,應特別留意它的大小變化,如有必要治療,應由有經驗的醫師謹慎考慮應該採取何種治療方式,因為草莓狀血管瘤的治療方式很多,治療時機也見仁見智,所以才會發生看了不同的醫師或不同的時機看醫師,醫師看了以後,會建議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是常有的狀況:一般而論,以保守的觀察來代替各種治療,而真正需要治療的情形包括潰爛組織變型,影響呼吸、餵乳、視力發展這些併發症。

如需要治療,可採行的治療方式有以下各種:

(一)投予口服類固醇。

(二)病灶內類固醇注射。

(三)局部類固醇密封治療。

(四)放射線治療。

(五)注射硬化劑。

(六)乾冰冷凍治療:最常被採用。

(七)鐳射治療:還在初步研究階段,有人以脈衝式染料鐳射治療效佳,也有採用釹雅鐳射治療的案例,效果尚須評估。

(八)外科手術切除。

(九)壓迫治療。

(十)栓塞治療:適用於有內臟血管瘤的案例。

新生兒的皮膚紅色胎記,除了草莓狀血管瘤最常見之外,其他如海棉狀血管瘤、火燄狀母斑、鮭魚紅色斑、化膿性肉芽腫等較少見的紅色胎記都屬於血管瘤,所以都要與草莓狀血管瘤區別,因為上述的血管瘤治療方式與預後皆各不相同,須請教皮膚專科醫師詳細分類診斷,而非千篇一律。